水下铺灌法
灌注:充灌砼前,充分湿润模袋,切忌用水泵直接向模袋内注水,这样会使坡面被水流冲刷成沟而不被发现。模袋灌注完毕后水份析出,才能发现模袋表面出现凹洼现象,为此宜在模袋表面充分洒水湿润。然后搅拌砼,灌注速度不宜过大控制在10—15m3/h,出口压力控制在0.2—0.3MPa,模袋灌注应遵循先下后上, 先左右后中间,先上游后下游。为防模袋位置偏移,注入口应注一个开一个,灌注完毕马上扎紧。当砼模袋灌注将尽外饱满时,应暂停5分钟左右,待模袋水份析出后,再灌注饱满。本标段的模袋坡第大部分为15.2m,铰链式模袋顺破长方向1.2m为一单元块,整个坡长为13个单元块。在模袋上第三个单元块顺水流方向在靠外侧两米的单元块铰接点界面上设一注入口,这样设置是为了保证砼模袋在灌注中尽量经过单元块的阻隔点,使灌注顺利进行,同时根据砼模袋在坡的上、中、下位置的粗细骨料的分布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因砼在灌注中靠自往坡下流动,因而形成破下部分细骨料居多,影响砼的强度。选三层单元块设一个注入口是为了防止上述情况的出现。灌注时,注意灌注左右两个单元块高程的均衡度。视情况左右摆动灌注管,使灌注能均匀连续。灌注中控制灌注间歇时间少于20分钟,防止模袋砼表面出现凸凹现象。灌注模袋时,配备12人踩踏模袋(每人控制0.75m的范围),使砼沿模袋内顺畅下流,当砼在阻隔界面前堆积,堵塞砼下流通道,用人加细踩踏散开,以保砼下流。在经过单元块阻隔点时用人加细踩踏并用木板轻轻拍打,使阻隔点的砼能通过形成畅通的通道,使砼顺利下流。同时随时指挥泵机停机,待阻隔点消除后再开动泵机。模袋砼灌注完成后及时拆除锚固钢管及钢筋。模袋灌注中要注意:泵与灌注人员相互配合,避免出现鼓包现象,当出现这种现象时,马上指挥泵机停泵,利用适当的踩踏,这种情况消除后,才能继续灌注模袋表面的平整度,离模袋顶高20cm,在模袋两侧设坡比控制线,垂直方向拉横线,检查模袋表面的隆起程度。充灌不饱满时,人站成排向前集中踩踏,充灌饱满程度太大时,马上停泵用人向四周踩踏,使隆起的部分恢复到正常控制范围。为了使纵线平直,灌注中及时放松手动葫芦,手动葫芦放松时松紧要一致。为了有效控制砼的灌注,同时减少砼的浪费(因每移动一次泵管都要浪费砼)曾在施工中采用承压式分流罐的形式。分流罐直接承接泵送砼,内设泵机输出口梳形搅拌齿再次搅拌砼防止砼泌水初凝。分流罐离地高1.0-1.5m,保证输出口压力在0.2-0.3Mpa。下设两个输出口同时向砼的两个注入口内注入砼,使砼均匀上升,同时移动时只要关闭输出口阀门即可。 模袋砼灌注后10-12小时及时用水泵洒水养护7-14天,使砼强度持续上升。
采用水下模袋混凝土是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能保证工程质量的施工技术,它常用于护坡工程中,现就水下模袋混凝土的施工工序及方法作简要论述。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模袋混凝土护坡两种施工方法的优缺点。
由于无现场资料及地质资料,设计中边坡坡度按1:2考虑,按照规范,在验算时不考虑模袋混凝土的作用,设计中认为坡岸是稳定的。